巴曙松:货币市场基金与利率市场化
这个新计划对于安装太阳能的公司来说是个好消息,但是对于目前已经经受着萎缩的利润和来自中国公司的竞争的双重压力的西方光伏组件制造商来说,这无疑继续增加了它们压力
赵健解释,这些政策并不直接利好光伏产品生产企业,而从扩大需求入手,大大带动了美国国内的市场需求,从而使光伏发电、太阳能电池等产业链上下游都得以发展。受上述政策影响,该州光伏发电设备安装量迅速上升,已在美国并网的光伏发电安装量中,占到53%的市场份额。
这种政策,并没有考虑到产业链和上下游,只是盲目地提高了产能,进而引发了企业间的价格战,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率。靠各类补贴鼓励企业生产的产业政策,和国内多数两头在外的制造业产业政策并无二致。担忧新兴产业陷老模式困局对于目前国内光伏产业的现状,已经有分析人士给出了警示。更重要的是,这让美国人可以掌控产业链上的关键技术,并控制产业链上高附加值环节,进而牢牢控制产业链。对此,美国加州理工大学能源动力专业教授赵健向记者介绍,目前国内光伏产能已达40GW左右,加上在建产能和扩产,有望突破50GW,而目前全球光伏市场需求不足30GW。
乐观推算,2012年全球光伏装机量约为28GW,除去7GW库存,2012年的实际装机需求仅21GW。查阅了部分光伏企业的最新财报,惊奇地发现一些企业即便亏损,却仍能盈利,而靠的就是吃补贴。Ertefai表示:乌克兰投资的高风险以及贷款的高负债成本正是造成该国上网电价补贴高于其他更为成熟的市场的主要原因。
Daviy表示,去年Activ在乌克兰已经完成了三个光伏电站,其中包括去年12月29日完成的一个总装机容量为100MW的电站,同时也是欧洲最大的光伏电站。英国石油公司统计数据显示,乌克兰40%的能源都来自天然气,31%源自煤,17%来自于核发电厂,其中可再生能源占了不到1%。波兰计划从2015年开始推动太阳能补贴政策。相比之下,德国2013年的上网电价约为5.2欧分/千瓦时
至2011年底,全球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6900万千瓦,与2006年底全球累计风电装机规模相当。2011年,全球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2800万千瓦,同比新增1100万千瓦,相当于2009年底以前全球太阳能累计装机容量。
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加速启动,短期利好光伏并网设备公司。各地方政府也在发改委政策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补贴;辽宁、山东、江苏等地已纷纷出台太阳能光伏上网电价补贴,整体力度在0.2~0.3元/度。根据测算,如果可再生能源附加再次上调,2015年可补贴光伏电站装机量将达到43GW,资金瓶颈的解除有望为各地出台单独的补贴电价提供必要的支持。此次补贴虽下调,但延续了往年的补贴力度,且招标规模或将扩大;关键设备招标要求提高,将提升光伏发电效率。
其中,意大利新增900万千瓦,居世界第一;德国新增750万千瓦,法国和英国分别为150万千瓦和70万千瓦。国内市场将持续超预期由于今年我国出台了太阳能行业的标杆性上网电价,光伏新增装机由去年的500MW提升至今年的1.8GW,超越市场的一致预期。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我国光伏行业在经过整合及技术革新后将迎来新一轮高增长期,光伏并网及相关设备公司存在新的投资机会。第三代光伏技术效率高据悉,聚光光伏技术是第三代光伏发电技术,与其它种类的太阳能电池相比,具有光电转换效率高、占地面积小、能耗回收周期短的优点,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资源,有望短期内实现太阳能发电平网电价,成为未来能源和环保领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技术。
根据测算,在1.15元/度的上网电价下,大部分西北地区投资回报率将高达10%以上,业主方将极有动力对光伏电站进行投资。欧洲仍是全球太阳能发电市场的重点地区。
而从国家十二五期间上调光伏装机规划到15GW来看,未来光伏行业新增装机超预期是大概率事件。当日投产的一期年产200MW高倍聚光光伏发电系统及组件全部由机器人自动化操作。
我国2011年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220万千瓦,当年新增量位居世界第三,占全球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的7%左右。日芯光伏高倍聚光光伏产业化项目总投资80亿元,用地1600亩,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高倍聚光光伏发电系统及组件达1000MW,将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高倍聚光光伏产业基地。其次,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的提高,有望进一步解决光伏的资金瓶颈。具体到补贴政策上,以住建部、财政部为首,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对光电项目进行补助。2月21日,中美合资的日芯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高倍聚光光伏产业化项目一期投产暨二期开工仪式在安徽淮南举行,其一期项目投产标志着设计为年产达200MW的世界上第一条高倍聚光光伏发电系统及组件自动化生产线已初步形成产能。看好光伏并网设备公司近日,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12年金太阳示范工作的通知》,明确了2012年用户侧光伏发电项目补助标准原则上为7元/瓦,而2011年补贴标准原则上由9元/瓦调整为8元/瓦。
光伏发电获历史性突破国家能源局2月16日在其官网表示,2011年全球太阳能发电市场取得历史性突破。首先,由于近期多晶硅和组件价格的大跌,电站的投资回报率继续大幅上升。
2011年,欧盟27国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约2100万千瓦,占全球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的75%中国光伏企业最初的技术和生产工艺都是从国外引进的。
而昱辉阳光债务控制良好、资产优异。我个人认为,先做强再做大,符合绝大部分企业成长的规律,特别是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
先做强再做大,这还符合青年创业的条件、特点和路径。慢一点,我们才能孕育最自在的企业文化,用感动自己的心去生产感动别人的好产品。我有一次去爱国者总部和它的董事长冯军访谈,公司的成长并非只有一种模式,但是,这种公司可以成为我们学习、参照的标本。晶科能源由两个弟弟李仙华和李仙德联手打造。
即将公布的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年报中,晶科能源或许是唯一一家盈利的公司。昱辉阳光引进国外工艺技术的两三年里,进行了400多项技改,使它的多晶硅产品成本大幅度下降,在不景气的全球经济环境下,公司在市场上获得了比较优势。
就必须依靠技术和工艺优势、依靠经营的灵活性,有助于发挥中小企业的独特优势、独家优势,脱颖而出。虽然两家公司的市值、和市场占有,远远低于许多著名的光伏企业。
昱辉阳光是大哥李仙寿创办的。第二阶段企业发展壮大,亲戚朋友能力跟不上,大量吸纳职业经理人进入企业,建立形形色色的管理制度,管理成本急剧上升,经营模式固化。
而他的两个弟弟创办的晶科能源,它成功的关键是专注和慢半拍。因为慢一点,我们会给自己思考的时间,慢一点,我们会用别人的教训免了自己的学费。有助于吸纳集中有限的资源,并控制创业成本、创新成本。从三兄弟中的老大李仙寿投入光伏企业十年,他以做强为首要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由家族企业的传统经营管理模式,转向现代公司治理。
其实有时候,慢才是距离成功最快的速度。这两家企业被认为是深陷寒冬中的中国光伏经营业绩最好的公司。
李仙寿自己把这个过程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刚开始创业,没有经验、不懂经营,就得像小孩儿那样紧紧抓住亲人的手,亲戚朋友齐上阵,用家族成员担任部门要职。李仙寿作为第一代创业家,能让公司在自己手里,就走完这三个阶段,证明了他的睿智和不同于一般企业家的眼光。
先做强再做大,用小规模、小体量去博弈大市场。同样的家族企业、同样的海外上市融资、同样的光伏产品、同样的优秀业绩、同样的缓慢扩张。